第521章:东北的婚俗(2 / 2)

嗜血猎杀 东北老张 1794 字 6天前

在东北的婚礼上,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就是“张罗”,也就是俗称的司仪。“张罗”有两种,简单的,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夫妻对拜,共入洞房,就可以了。复杂的,就要一面主持着仪式进行,一面插科打诨,幽默调侃,总有许多饶舌,让新人窘,让来宾笑,新郎新娘好像木偶,“张罗”倒成了主角。“张罗”这个角色很重要,太严肃、太笨的,会把场面弄得沉闷、呆板,太喜剧、太滑稽,又会把场面弄得浅薄、低俗,“隆则隆矣,重却不重。”

“婚姻者,何谓也?昏时行礼,故谓之婚也。”古时候,婚字中已包含了礼字。这却不妨碍结婚仪式仍可称为婚礼。但结婚仪式却不是从新郎新娘面对许多来宾才开始的。可以那么说,在东北,当新郎到女方家接新娘,从端“聚宝盆”,挂窗帘,一直到坐床,婚礼从那时就开始了。

接下来的一项,就是新郎新娘父母讲话。这话也不对。按照东北人的习俗,结婚的时候,新娘的母亲是不能到场的。

其实,正宗的关东人的婚礼和天下最一致的一个环节就是闹洞房。闹洞房,是许多人热衷的。

但关东闹洞房的风俗还跟别处的有一些区别的:

东北闹洞房的起源,那是因为新媳妇进门,对自己要嫁的男人并不熟悉甚至不相识,没见过面。

在东北,女人要嫁谁,不是自己说了算的,要由父母做主,一般的时候,要嫁的人家在本村还好说,一个村的,从小一起长大,早就相识了。但如果不是一个村的,那可就惨了。婚姻父母做主,两个新人根本没有机会在入洞房前相识,只好在闹房时候,才能见面。

而在新婚之夜,两个从来没见过面的新人要睡在同一炕上,就算你再想那事儿,可能也会觉得不自在。闹洞房,最开始的时候,就是想通过这种大家的热热闹闹,让两位新人消除隔阂,捅破羞怯的“窗户纸”。同时,也有点现学现用的意味。

在东北,一般闹洞房都少不了这几个节目:

第一个就是取筷子

将一双筷子置于酒瓶中,只露出很短一截,让新郎新娘全力用嘴唇把筷子取出,实际就是让两人表演亲吻。当然,大多数的时候,放筷子的人都会使出坏心眼的,把筷子长短留的正好跟瓶口一平,有意的难为一对新人。

第二个是吃苹果(关东人家很有少苹果的,所以,一般的就是用小点的红色的圆萝卜代替)

用弹性绳将一个苹果捆住,吊于新郎新娘嘴的高度,要求两人合作将苹果吃掉。如果方法不当,新郎的嘴就会啃到新娘的嘴上,当然这正是看热闹的这些人所希望看到的。

第三个是点火柴

将火柴插于红枣上,在盛水的盆里漂浮。一根红线中间扎一支点燃的香烟,两头分别由新人咬住,两人你进我退,合力用烟点燃盆中的火柴。

第四个就是夹弹子

准备一盘玻璃弹子,让新郎新娘各执一支筷子,两人一齐将弹子夹出。

第五个是撒喜床

撒喜床是在闹洞房时,由新郎的嫂子出面,手托盘子,盘内铺红纸,放栗子、枣、花生、桂元等物。新娘坐在床上,嫂子抓干果往床上撒,边撒边唱一些小调。闹洞房的众人也随声附和,洞房中欢声笑语彻夜不断,嬉笑打闹声一浪高过一浪。

第六个是吹蜡烛

将两支蜡烛点燃置于桌上,新郎新娘双眼用布扎实,相对而立。开始吹蜡烛。但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,一些坏小子和坏丫头,迅速将一盆面粉代替蜡烛。“1、2、3,吹。”面粉扬起,两人顿成白人,寓意“白头偕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