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(1 / 2)

帝师 来自远方 1584 字 9天前

大理寺不能重判杨瓒,否则就是和天子,和内阁过不去。

一口气憋在心里,向哪里发?

涿鹿县衙按规章办事,不能大动干戈。想出气,只能寻那“无事生非”的源头!

杨寺卿坐在堂上,咳嗽一声。

杨瓒立在堂下,正要行礼,却被止住。

“涿鹿县衙递送文书著明,杨氏族中之事,杨编修并不知情。且于殿试后发丧,亦无斩衰面君之过。”

这张状子就是个烫手山芋,涿鹿县衙送到大理寺,大理寺原样又扔了回去。

不知者不罪。

天子都不问责,阁老尚书也摆明态度,他又何必在这讨人厌烦?

再者言,杨瓒被选弘文馆为太子讲习,若是判其不亲不孝,实乃无德之人,天子和太子都将颜面无存。

久经官场沉浮,杨寺卿知晓一个道理,该糊涂的时候绝不能精明过头。

按照涿鹿县递送的文书,杨瓒实无大过。若要追究,口头斥责一番即可。能将这个烫手山芋囫囵个礼送出大理寺,简直是求之不得。

于是乎,杨寺卿手一挥,杨编修实为被人诬陷,诬告之人着实可恨,大理寺必下令明察!

潜台词:不死也要脱层皮!再不解恨,骨头敲碎!

扶安笑着同杨瓒告辞,回宫禀报天子。

杨瓒在大理寺门口站了一会,忽然回过神,对送他离开的寺正道:“敢问刘寺正,可知北镇抚司怎么走?”

刘寺正看着杨瓒的眼神,完全是在看一个疯子。

这位杨编修到底在想什么,大理寺走一趟不算,还要到北镇抚司一游?

第三十一章 找上锦衣卫的杨编修

锦衣卫属上十二卫,下设南北镇抚司,同金吾卫、羽林卫、府军卫、虎贲卫等同为天子亲军,拱卫京师重地。

南镇抚司掌锦衣卫内部事务,专辖本卫法纪。

北镇抚司掌诏狱,奉天子钦命,可不经刑部大理寺对犯罪官员进行追查、逮捕、审讯乃至处刑。

南北两镇抚司各掌所司,各辖卫所。

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常在北镇抚司,顾卿以功臣之后,领承天门指挥千户所,主管诏狱,权柄不在同知佥事之下。

杨瓒向刘寺正一番打听,确定自己不会走错,方才告辞离开。

目送杨编修的背影远去,刘寺正再次确定,这位杨小探花着实有胆,非一般人可比。

弘治朝的厂卫少动刑罚,称得上遵纪守法,指挥使牟斌亦是十分正直,有个不错的名声。但也没见哪个朝官闲着没事干,主动找上锦衣卫。

南镇抚司也就算了,偏偏是北镇抚司,还是主管诏狱的那一位!

吃饱了撑的吗?

“果真是年头不对?”

刘寺正一边嘀咕,一边望向天空。

方才还是晴空万里,现下已是阴云密布,又有一场暴雨将临。

按照刘寺正的指引,杨瓒穿过两条长街,问过三名路人,才寻到锦衣卫承天门指挥千户所。

单看建筑外观,实在很难同“天子亲军”联系起来。

明朝官员不修衙,文武通用。锦衣卫负责稽查百官,更要以身作则。抓别人贪污犯罪,自己总不好大张旗鼓的砌墙修房子。

只不过……

杨瓒抬头,视线溜过墙头,半晌无语。

墙面斑驳尚可以理解。大门破损,门轴轻微断裂,也不是问题。就算门板不翼而飞,也没谁脑子发抽,敢闯锦衣卫的空门。

问题是,墙头的草长到两掌长,随风摇摆,那叫一个婀娜多姿。

不能拔一拔?

毕竟身在皇城,好歹注意一下形象?

杨瓒在门前站了好一会,两三队校尉力士打眼前走过,时不时都要看他一眼,目光很是奇怪。

青色官服,打鸂鶒补,束乌角带,应该是个七品文官。悬着出入禁门的朝参牙牌,有极大可能是个翰林编修。

一名在宫门前见过杨瓒的校尉立即想起,先时顾千户至翰林院办事,就是为了这个杨编修!

“可是杨编修当前?”

“正是。”

“杨编修稍待。”

校尉得了准信,当即前往内堂禀报。

不过几息时间,杨瓒就被请进千户所。带路的校尉很是客气,杨瓒心里有了底。看来,之前锦衣卫上门,应该不是自己犯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