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(2 / 2)

枭臣 更俗 3882 字 1个月前

军府明堂里,自制大烛燃烧有一股子松脂香气,刘妙贞将午宴及下午跟刘庭州、李卫谈判时都还戴在脸上的青铜面具摘下,以示对秦承祖代表淮东的尊敬,说道:“我兄长身前评点天下人物,对秦先生最为仰慕,叹息秦先生为奸贼所害,不能邀来共攘盛事,万没有料到秦先生暗中早为淮东的中流砥柱……”

“刘将军客气了,”秦承祖坐在刘妙贞的下首,说道,“淮东谋臣良将无数,武有傅青河、曹子昂、敖沧海、宁则臣、赵青山、周同、赵虎、葛存雄、葛存信、孙壮、张苟、陈渍等,文有林梦得、孙敬轩、孙敬堂、葛司虞、胡致庸、梁文展、李卫、周广南、王成服等,无一不是一时之选,便如有‘天下之谋’的高宗庭,也在为守津海效力——秦某碌碌无为,实不堪此赞。真正要说天下人物,我家大人也许能当得安帅之赞,我家大人对安帅也甚为推崇……”

崇州文臣不甚出名,但说到武将,秦承祖如数家珍似的报出这么多人来,马兰头、李良等在座相陪的红袄军主要将领,实在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说比他们要强。孙壮下午已经表了心志,秦承祖列数淮东武将,将张壮、张苟、陈渍都列入其中,在红袄军将领听来,滋味就有些复杂了。

虽说在淮东为将,一样要身先士卒、吃苦耐劳、不畏牺牲,但淮东军将卒战力强,能协力同心,又时时处处能占据战略上的主动,能畅快的领军作战,这大概是武将最渴求的境界吧。

刘妙贞盯着桌角边上的大烛若有所思,似乎让秦承祖的话勾起她的心思,过了片刻,跟秦承祖说道:“我想去一趟崇州,不晓得这时候突然提出来会不会有些冒昧!”

刘妙贞突然这么说,不说要马兰头、李良等红袄军诸将了,秦承祖也大为意外。

刘妙贞虽是女流,但毕竟是红袄军的主帅,还没有正式接受朝廷的招安,淮东将她扣下或杀了,一点都不用承受道义上的指责,江宁那边也不会反对。即便如陈韩三在担任徐州制置使都有两年时间之后,连江宁都不敢去。

马兰头满脸难色,要不是秦承祖等人在场,他就要直接出声反对了。

秦承祖虽然诧异,但刘妙贞愿意到崇州走一趟,这比什么都好,当下说道:“刘将军愿意到崇州一行,那是再好不过,我谋代表淮东邀刘将军一行崇州;让孙壮护卫刘将军南下,我便留在淮阳,与马帅商谈联军之事!”言下之意,愿意留下来为质,以确保淮东对刘妙贞没有不轨之心。

“秦先生愿意留在淮阳商谈联军之事,那是最好……”马兰头拦在前头说道,真怕大小姐擅自主张将秦承祖放回去。

林缚是极有野心的一个人,又怎么可能拘泥于道德、信用等微不足道的东西?要是大小姐坚持要去崇州,马兰头肯定要将秦承祖扣下来当人质,最好是能说服大小姐放弃这个念头。

第67章 北地

周知众所部驻在香河,与陈芝虎所部的台湖大营相距不到三十里,他吃过中饭后,他骑马到西集屯的前哨走了一圈,才带着扈骑往蓟州而去。路上遇到从宁河大营赶往蓟州议事的穆亲王叶济罗荣一行人,便与叶济罗荣一行人汇合后往蓟州而行。

周知众原是两浙提督府的武官,崇观九年随副将赵金龙北上勤王而降,编入新附军。赵金龙在大同战死后,他就积战功,坐上新附军都统官的位子,成为新附军八将之一,麾下有万余兵马,如今在东胡也是权高位重,甚得重视。但就周知众本人而言,如覆薄冰,在叶济罗荣等东胡重臣面前,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

叶济罗荣对周知众倒也满意,一路上邀他与自己前肩而骑。

当初对新附汉军的使用,王帐内部的争议很大。最后还是汗王力排众议,给予新附汉军相对独立的地位,而不是作为扈兵或副兵编入旧军,对降附将领也给予重用与信任。

短短三四年间,新附汉军就从无到有,发展到战前,兵马有到六七万众。南征后,更有蓟镇、大同等地近十万降军可以补充,战力已经超过燕西诸部一大截,成为东胡除旧军外最为依重的战力。仿照旧军,编制新附汉军六部,六位都统官分赐权、制将军衔。

如今汉军八位都统,在冀东就有四位。除了周知众占了香河,警惕西边陈芝虎所部的台湖大营外,一部在蓟州,还有两部新附汉军随叶济罗荣屯驻宁河大营。

宁河位于津海之北,为防备津海军以及随时可能从津海登岸的南朝勤王军,东胡在津海的北面,在宁河大营屯驻了一万精骑及两万五千余新附汉军。

五月冀东,田野荒芜、青草蔓蔓,越靠近蓟州,野牧的牛马群越密,昔时的冀东良田,今日已成东胡族放牧的草场。

经过一个冬天的征伐,人疲马瘦。

在攻克蓟州之后,除了继续清除冀东、燕南、冀西地区的外围据点外,东胡汗王叶济尔并不急于强攻燕京、津海,甚至没有急于将大军推到燕京、津海城下进行合围,反而以蓟州为中心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休整。

以蓟州城为中心的数百里方圆区域,田野、山丘、湖荡、河湾,林场,从四月上旬起就陆续便成为东胡人的驻牧草场。

经过一个月的休整,在冀东地区的近五万骑兵又重新恢复战力,仿佛生锈的刀剑经过磨砺,恢复了原先的锋利。

骑在马背上,望着充盈田野的牛羊马群,周知众心里暗想:这回召集军议,该是要决定攻打燕京与津海了吧?

到底是想打燕京还是先打津海呢?也许为了打燕京、津海,还要从西线再抽部分兵马过来。

周知众心里胡思乱想着,很快就到蓟州城下,远远的看见旗帜如林的迎接仪仗,有数骑持金箭打马过来,到骑队前跪禀道:“汗王特出城来迎接墨尔多穆亲王及周将军等有功将士……”

“汗王有心了,自家兄弟还讲这样的虚礼……”叶济罗荣哈哈大笑,虽然说得随意,但是叶济尔威势渐重,他也不敢怠慢,下马来,牵马而行,往叶济尔出城来迎接的仪仗骑队走去。

周知众等新附军将领诚惶诚恐心怀感激,随叶济罗荣走过去,行了君臣之礼,再一道骑上马往城里行去。

“这回有没有将老三召回来议事?”叶济罗荣与叶济尔并肩策马而行,左右各有随扈帮他们牵着马,好让他们能分心专注谈话,周知众等将与随叶济尔出城相迎的叶济白山跟在后面,也能听见前面的谈话。

“多镝要在南面防备梁家及长淮军,不盯紧点不行,暂时还走不开。”叶济尔说道。

“将莫纪末等部南调、填入燕南,冀西及宣府的战事交给颜之赞等部,”叶济罗荣说道,“老三就可以过来跟我们合兵打燕京了……”

“……”叶济尔摇了摇头,说道,“这次将你们喊回来,就是要讨论这桩事。津海、燕京,你觉得应该先打哪个?”

“津海那边,我亲自去看过,不比阳信好打。”叶济罗荣压低了些声音,阳信一战是近几年来叫人记忆犹新的惨败,叶济多镝还为此瘸了一条腿。

“津海的城防,我研究过,”叶济尔说道,“虽说津海的外围城壕相对简陋,但分布涡水河两岸的七座城寨都是包砖坚城,与外围城壕融为一体,驻入精锐,就能彼此依为犄角,很难打……我怀疑林缚当初以津海为终点打造津海粮道时,就考虑过今日的情形。他之所以没有直接在津海建筑一座雄城,也应该是限于南朝的体制,于是将津海的防御重心都分散到七座城寨上,每两座城寨之间相距不过两里,恰在床弩、投石弩的打击范围之内,使我们不能集中兵力分而打之——就这样的城防体系,津海守军虽说才两万,但给你四五万人,能打下来的可能性很低。”

“这厮很可能就是我们最主要的障碍……”叶济罗荣说道。

“不是很可能,根本就是如此,”叶济尔说道,“三月时,你们都以为他会率淮东军渡海来援津海,临到头都给他晃了一枪,奢家因此陷入被动——仅此一谋,就让他超越李卓一筹。我们即便能顺利打下南朝的半壁江山,淮东仍然是拦路虎,不得不小心应对……”

“如此看来,津海更是非打不可!”叶济罗荣说道。

“是要打,”叶济尔说道,“关键是要怎么打!”

他们这些城攻打的城池也有百余座,但能称得上攻守惨烈的坚城不多。大同镇主城,也是在长期围困后迫降,这回征南之战,真正不惜代价强攻下来的,还只有叶济尔亲领精锐攻陷的临渝关城。

当然,攻陷临渝关城的意义重大,不仅打通冀东与辽阳的通道,还迫使蓟州守军不战而降,顺利而迅速的攻陷冀东十四县近千里方圆——伤亡惨重一些也能接受。

津海背依渤海,能从海路运来充足的补给,守军意志坚定,不会轻易开城而降。攻陷津海,就能彻底断了燕京的后路,但是作为统帅,叶济尔必须考虑攻陷津海可能会付出的代价。

“不好打啊!”叶济罗荣轻叹一口气,说道,“津海守军才两万人,但不能封锁海路,也无法预料后期会不会有兵马增援上来……”

“如今梁家不敢从平原府北进,燕京的京营及西路勤王军不敢突围,曹家在秦郡观望之心犹重,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冀东、燕南集结了步骑十四万余众。在兵力上,我们应对任何一面,都占据绝对的优势,”叶济尔说道,“一旦我们在津海城下损失太大,不仅会动摇全军的士气,梁家、燕京的京营军及西路勤王军甚至关中的曹家都有可能蠢蠢欲动——南越的孱弱,主要是内部矛盾重重、勾心斗角所致,单就幅员、丁口以及兵马总数来说,南朝的实力实在我们数倍之上。”

听到这样的议论,骑马跟在后面的周知众,心里最有感慨。

南征前,越朝在北线,蓟镇、大同及宣府加上京营军,兵马就有二十四五万之众,以蓟镇军最为精锐,有十万之众。若非崇观帝自毁长城,临阵换将,将李卓撤下,换上郝宗成这个脓胞,东胡人这回即使能攻陷大同,也无法让战事发展到今日合围燕京的程度。

即使到这时蓟镇军大败、大同守军开城献降,为新附汉军提供了约十万数的降叛兵员,越朝能动用的兵力也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