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节(2 / 2)

南北杂货 报纸糊墙 2360 字 22天前

说起来,他连林春秋都能忍,这点事情又算得了什么。

他们林家这两年氛围也是越来越不好了,林大郎林二郎与林春秋越来越不对付,林大嫂仗着自己为林家生了三个男孙,现如今在家里头也硬气了,林二嫂在许家客舍干活,家里就剩下她和林春秋媳妇,院里院外那些个活计,从前都是家里的儿媳妇们做得好好的,也没有起过什么大争执,现如今却是隔三差五便要闹一回。

从那家里头出来,林五郎便觉整个人都清爽了,就算是在这种下大雪的天气里行路,他也不觉得有什么,一想到很快就要见到罗大娘了,心里就很高兴。

“汪!汪汪!”

“怎的又叫起来了?”

“带这两条狗出门也是怪不容易。”

“林五郎倒是个好性儿的。”

“五郎啊,这两条狗怎回事呢?”

“无事,就是心里头有些不安稳,待我哄哄便好了。”

“呜……汪呜……”

麦青豆粒儿并不知道这些人要把它们带到哪里去,走一段路,心里就要不安害怕起来,有时候还会比较烦躁,勉强被林五郎他们安抚下去,又走一段,它们又要不安起来。

如此又行了三四日,一行人走到蒲州安邑的时候,遇到一群推板车的村人,他们那板车上放着一筐一筐的柿子。

那些柿子的个头都比较大,颇红,卖相不错,只是还未孵软,都是硬的,这会儿被这风雪一冻,更是梆硬梆硬。

“老丈,你们这些柿子打算运去哪里?”

与阿普一起的那两个黑人都是爱说话的,这时候见这些人大雪天的推着这么多柿子出门,心下好奇,便与他们搭话。

那些村人见这两个人长得这般黑,一张嘴,那一口牙齿这般白,说起汉化来却又是这般地流利,一个个都觉得特别有意思,也愿意与他们说话。

“便是推去长安城啊。”

“听闻在长安城那边,三个柿子就要卖一文钱,咱这边一文钱能买十几个,那还不一定有人要。”

“横竖地里的庄稼也收完了,在家闲着也是闲着。”

“你看这条路这么宽这么平,推着车子走在上面也不很费力。”

“长安城可远着呢。”一个黑人说道。

“怕甚,不过就是几日的路程。”那些村人浑不在意地笑了起来。

他们身上穿着布衣草鞋,推着车子在风雪之中前行,一脚一脚踩在积雪的路面上,车上的柿子又多又重。

“这也太不容易了。”一个黑人叹道。

他们自打到大唐,就一直给罗用干活,虽也都是卖力气,但是吃穿总是不愁,现如今身上穿上了棉袄子,脚下蹬着皮靴子。

虽那棉并不是丝绵,而是木棉,皮靴子也只在鞋底最下边贴了一层薄薄的胶底。但与这些村人相比,却已是强出许多。

“你这黑大个,竟是不知挣钱不易?”

“你们这是打哪里过来的?”

“我们从离石过来。”

“离石啊,难怪,听闻那边颇富裕。”

“谁人不知离石出了个罗三郎。”

“哎,早前咱们村还收到过他送的打谷机呢。”

“那打谷机确实是好用。”

一群人说着话,眼瞅着前面又是一道长坡,定达快递那些人都用牲畜拉车,这时候只要每辆车后面再有一两个人推一推,并不成什么问题。

那些卖柿子的村人就艰难了,要把那些柿子推过这道长坡,不知需得花费多少力气。

定达快递的人走得快,那些人走得慢,两拨人马很快就分开了。

越是往前走,遇到的村人就越多,大多都是运了柿子、梨子、枣子这些物什,要去蒲州、潼关、长安等地售卖,也有卖粮食的,倒是并不多。

这一路上浩浩荡荡,许多人,条件好一些的,也有用牛马驴子拉车的,条件差一些的,便要靠人力拉车。

这么多人,这么多货,也亏得当初修路的时候,把这条水泥路修得足够宽敞,不然这几日肯定就堵了。

林五郎跟着定达快递那些人,每每行到收过路费的地方,就会看到大批运货的村人滞留……

长安城这边,针对这种情况,也已经有了应对。

圣人一面令人在长安城东面一个名叫新丰的地方设集市,一面又令人将最新的朝廷公文发往长安城周边的各处驿站。

这个公文上规定,在十月十一月这两个月份,对于进城卖货的村人,一律免收过路费。

新丰那边距离长安城不算很近,赶着驴车打个来回,怎么着都得一整日工夫。

不过那边集市上的农产品量大价优,长安城中很多商贩还是愿意到他们那边去买货,尤其是那些个开食铺的。

罗大娘这两日也去了一趟,回来的时候,雇人从那边推回来好几车干枣子,还往罗用他们这边送了一大车冻梨冻柿子。

这些冻梨冻柿子个头都挺大,听闻在新丰集市上,一文钱就能买四五个大柿子。还有不少卖柿饼的,罗用他们的一个邻居前一日就过去买了好些柿饼回来。

还有冻梨,冻梨的价钱这几日倒是反涨了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