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九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(1 / 2)

这次不大不小的争论,随着许非文章发表而骤然停止。

因为看不懂。

你一拍电视剧的谈个毛的电子邮件啊?谈个毛的信息社会啊?是不是玩不起???

中国发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,是在1986年或87年,时间有争议。反正是发送了,当时报纸也报道,但究竟啥是计算机,啥是电子邮件,绝大部分不明白。

许非把这东西拎出来,瞬间让看客觉得不是一维度的。

嗖嗖嗖发送二向箔那种。

而在对方懵逼的时候,许老师穷追猛打,甚至使用了新入手的大杀器。

从交流会开始,他搞了两次调查,第一次二百张,第二次四百张。四百张,是目前覆盖面的极限,再多就得砸大钱。

于是乎,在各方暂且懵逼的时候,中青报又登了许非的第二篇文章。

一句废话没有,全是数据。

“最近做了个小调查,共400份有效问卷。

其中108人是在校大学生,17人是大学老师,45人是新闻从业者,98人是文艺单位人员,26人是工人……

30岁以下的占45%,30到40岁的占30%,40岁以上的占25%。

此前还有一次小调查,共200份有效问卷。我将两次结合,简单罗列一下。

超过90%的人,认为近两年的国产剧,数量虽然下降,总体质量却上升,跟前几年相比有显著提高。

超过88%的人,表示很期待我们提倡的类型剧、行业剧,特别是展现自己职业的行业剧。

95%的人表示,港台剧确实比国产剧好看,主要集中在:故事新颖,吸引力强,演员特别洋气,音乐武打出色,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好……

58%的人,觉得电视剧中出现方言没什么关系,只要能听懂。

67%的人表示,自己平时讲普通话,但跟家人沟通还是用方言,根子就在这口地方味儿上。

一位大学教师写了详细观点:

‘普通话要推广,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我们存在一个认知错误,方言等于听不懂的话,这是不对的。有些人讲话带口音,但大多听得懂,有些就完全听不懂。

我们纠正后者,应把口音和方言区分开,艺术作品带点口音,会更生动。

比如高英培的《钓鱼》,他不用天津味儿说,根本没个听。

二他妈妈,给我烙仨糖饼!

这用普通话说就完了:媳妇儿,给我烙三张糖饼。’

还有个新闻从业人员写道:

‘电视台覆盖很重要,央视的剧为啥受欢迎,因为覆盖面广,基数多。

地方台只能照顾当地观众,北方人看不到南方的剧,南方人也看不到北方的剧。如果地方台也能被全国接收,了解多了,隔阂自然会慢慢消失……”

好嘛!

这东西一出来,全惊了。

八十年代以来,文化思想上的争论数不胜数,可没人见过拿调查数据砸的!人家还说了,400份问卷保证真实,怀疑的可以去他那儿查验。

虽然文中没提,但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一句话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”

跳脚的瞬间消失,惹不起惹不起。

之前类似的也有,中青报就搞过一个“我最喜爱的银幕青年形象”评选,收到选票100万张。